三十八载栉风沐雨描绘的一幅恢宏画卷,在学术殿堂和行业的关注中徐徐展开。
画卷里3000余名学生孜孜不倦的求学生涯,由50多名师德素养一流的学者专家指引着。这里,走出了一位位行业精英,成为中国烟草30年发展历程的亲历者和见证者;这里,孕育了烟草栽培生理、遗传育种、烟草调制加工等烟草种植实用技术,夯实了行业发展的基础,吹响了服务“三农”的号角;这里,有国家烟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基地、烟草行业烟草栽培重点实验室、农业部烟草生物学与加工观测站等一个个研究平台,为“产、学、研”结合,科、工、贸一体化道路提供不竭的智力支持……
如今,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努力,河南农业大学的烟草学科建设已成为盛开在中原大地上的一朵奇葩,为烟草行业的科技进步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立本:发挥自身优势 凝炼办学特色
高校,首先是培育人才的。
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科教育的发展历史,让烟草学院意识到,要发展需先要立本。这个本,就是烟草行业,就是烟田,就是教育。只有借助高校的优势,凝炼办学特色,才能实现新时期烟草教育的持续稳健发展。
烟草学院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是根据专业的需要和自身的条件,从实际出发,明确了定位,即立足河南、面向全国、服务行业、联系世界,以“科教兴烟”为宗旨,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本科生教育为主体,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和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集中力量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同时做好超前技术研究储备,通过烟草学院与烟草研究基地的捆绑式发展,把烟草学院建成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学院。
总体发展思路和框架明确后,在不同发展阶段注重与时俱进,及时调整烟草学院的具体发展目标,也是烟草学院办学的成功经验之一。
20世纪80年代,河南农业大学烟草教育就提出了“立足河南,面向全国,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建设人才”目标。通过加大改革力度,调整课程设置,烟草学院把教学、科研、生产有机结合在一起,狠抓实践教学环节,建立了一批校外实习基地,变单纯的教学为教学科研相结合,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烟草学院的首要任务就是为行业培养人才。1997年以来,烟草行业加大力度实施“科教兴烟”战略。河南农业大学抓住这一历史机遇,迅速调整办学方针,制定了“面向全国、服务行业、把烟草学专业办成研究型学院的特色专业”的目标。
要办出特色就需要适应新环境的教学课程与教材内容。
一般来说,高等学校教育首先强调“厚基础、宽口径、强技能、高素质”的特点,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为避免出现烟草学院学生知识面窄等问题,河南农业大学着力改革课程体系,以大农学为基础,采用了共性与个性并存的教学体系,即按照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进行分段培养,合理分配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模块化组合,打通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并开出各具特色的专业课,因材施教,加强实践,突出理论、实验和实习教学的三点聚合,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
为不断提高烟草专业教材质量,河南农业大学先后四次组织了全国范围的教材编写和出版活动。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又主持并组织全国11所高校参加了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烟草系列10部教材的编写任务,并于2003年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专业课教学全部使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取得了显著成效。
立实:注重实践结合,强化能力培养
培养人才不能光靠纸上谈兵,烟草是同农业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学科,只有把理论教学搬到烟田中、搬到卷烟生产车间中,才能提升综合教育水平。
为满足现代农业和烟草行业发展的需求,烟草学院根据专业实验课的特点,坚持对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开设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并全方位开放实验室,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从实验室中了解书本上的知识,国家烟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基地不断加大硬件投入力度,各种实验设备一应俱全,实验室建设整体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为了让低年级学生尽早参与导师科研活动,烟草学院从2003年开始对入校新生实行导师负责制,并在部分烟区、企业建立了10多个校外实习基地,基本满足了本科生课程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需要。
毕业论文或设计是对本科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做好这项工作,烟草学院终坚持坚持一人一题、严格要求,避免低层次、重复性课题。同时,学院反复强调“论文要写在大地上、写在车间里”。如今,学生毕业论文选题95%以上来自国家局和各省级科研项目,70%以上的毕业论文已成为指导教师科研项目总结的基础和申报科研成果的附件材料。有些研究已成为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的关键技术或重要环节,在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丰富的专业实践活动中,烟草学院取得了显著成就。
2004年,在全国第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以烟草学院学生为主设计的“金叶自控烘烤设备”获国家级铜奖;2011年,在河南农业大学第七届创业计划大赛上,烟草学院学生获鼓励奖3项;2011年,在河南农业大学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获赛上,烟草学院学生获优秀奖3项,学院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
立业:加快成果应用,服务行业发展
坚持树立为行业服务的观念,把烟草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实用技术是烟草学院办学的又一成功经验。
高等院校的特点是学科齐全、注重基础性研究。烟草学科紧紧把握烟草行业发展需要优质烟叶的特点,牢固树立为行业服务的观念,注重基础研究与实用技术相结合,努力把烟叶质量提高到国际市场高价位烟叶的质量水平,增加烟叶的香气量,提高烤烟型卷烟质量,为中式卷烟“双低”品类构建提供技术支撑。
除做好实验室研究外,烟草学院还努力把科研成果延伸到烟田里,用以验证科技成果的可靠性,促进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
1996年,受河南省烟草公司委托,烟草学院负责驻马店地区的“豫南优质烟叶开发”工作,在该区安排两个优质烟叶开发千亩示范方,烟田的长势和取得的经济效益在全区产生了轰动效应;1999年,该区安排了20个千亩村,带动了全地区烟叶生产水平的提高。这一年,河南省共安排155个千亩村,加上省内外卷烟厂的原料基地,优质烟开发面积达到了总面积的50%以上,大大提高了河南省烟叶生产的总体水平。后来,这项开发工作得到国家烟草专卖局的认可,正式立项为“优质高香气烤烟生产综合技术开发与应用”。该项目于2004年获得国家烟草专卖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此外,烟草学院围绕优质香料烟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确定了我国优质香料烟的外观特征、适宜产区和质量类型,提高了栽培和调制技术的到位率,使香料烟生产技术进入了正确轨道,质量大幅度提高,受到了跨国烟草公司以及法国、荷兰和东南亚诸国的青睐;烟草集约化漂浮育苗技术的研究,大大提高了育苗效率和烟苗质量;作为主要技术依托单位完成的烤烟平衡施肥技术研究成果,提高了烟叶市场的有效供应水平。这种围绕行业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通过项目带动服务行业的做法,受到行业各单位的认可,也促进了烟草学科的快速发展。
从立本、立实到立业,河南农业大学烟草教育走出校门,把科学技术送到烟叶生产第一线,充分展示出产、学、研结合的优越性,发展成为国家烟草行业的人才培养基地、科学研究基地和技术推广基地,对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找准最佳经济结合点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新闻链接:httpwww.eastobacco.comReadNews.aspNewsID=116904